世界肝炎日:你还在谈“乙肝色变”吗?一文让你全明白!!!
7月28日是第九个世界肝炎日,谈到这类疾病,乙肝是很多人的第一反应。
确实,相比其他型号的,乙肝更为常见,据统计,乙肝病毒感染者(即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有2.57亿。作为一种损害肝脏的病毒感染,乙肝可造成急性或慢性疾病,患者死于肝硬化和肝癌的风险很高,2015年,乙型肝炎导致88.7万人死亡!正因如此,以至于让很多人谈“乙肝色变”。
其实,乙肝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尤其自1982年乙肝疫苗出现后,对预防感染及乙肝导致的慢性疾病和肝癌发展的效果达到95%。(*以上数据来源于世界卫生组织官网)
传播
乙型肝炎病毒可存在患者的血液及体液中,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母婴传播,则其中血液传播则具体包括:
直接接触带病毒血液
与人共享受污染的个人物品,例如牙刷、剃刀及指甲钳
与人共享受污染针筒
使用带病毒的工具穿耳孔、纹身或针灸
输入受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成品。
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乙肝病毒不经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因此,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接触,如握手、拥抱、同住一宿合、同一餐厅用餐和共用卫生间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染乙肝病毒,所以请不要以有色眼镜看乙肝携带者。
症状
大部分人在急性感染期没有任何症状。但也有些人有急性病患,症状可持续数周,包括皮肤和眼睛发黄(黄疸),尿色深,极度疲劳,恶心,呕吐和腹痛。还有少数急性肝炎患者会出现急性肝功能衰竭并导致死亡。
不管出现症状与否,大约5至10%的成人患者及95%受母体感染的婴儿均不能清除这种病毒,因而变成慢性带菌者,并可能在日后患上慢性肝炎,肝脏永久损坏或肝癌。
预防
乙肝是致死率最高的病毒性肝炎,占全球死亡原因第十位,不过好在有乙肝疫苗可进行预防。
乙肝疫苗的接种对象主要是新生儿,其次为婴幼儿,15岁以下未免疫人群和高危人群。
对于新生儿,全程需接种3剂次,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1剂次疫苗后,间隔1个月接种第2针,接种第2针5个月后再接种第3针。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所有婴儿要在出生24小时内尽早接种乙肝疫苗,越早越好。
图为GSK药厂生产的乙肝疫苗
儿童剂量·200港币/针
95%以上的婴儿、儿童和青年接种全系列乙肝疫苗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可达到具有保护作用的水平。保护期至少持续20年,可能终身免疫。
当然,少部分人可能会存在不敏感的情况,接种乙肝疫苗后抗体产生浓度不足,或者随着时间增加,抗体水平下降比较快,在进行乙肝抗体测试后,医生会相依建议进行补接种,加强免疫。
△此结果抗体高于参考值,呈阳性
无需补接种
△此结果抗体低于参考值
建议补接种
当然,除了接种乙肝疫苗进行预防外,日常生活中一些细节也要注意,例如:
避免与人共享针筒、剃刀、牙刷及其他可能受血液污染的物品
妥当地清洗和包扎伤口
接触血液及体液时须戴上手套
进行性行为前应采取安全预防措施
结束语:当今社会,很多人因为对肝炎(尤其是传播途径)了解不够深刻,所以往往充满了恐惧心理,所以希望所有人都能多学习多了解,也在生活中做好充分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