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岁男孩嘴里吐出毛毛虫,中蛊?
关于中蛊的传说有很多种,
经常看武侠小说的人应该都听过
但回归现实,却很少有人见到
近日,内地某地区,家长称自家孩子被“中蛊”,原因是孩子腹痛难忍,且嘴巴里面不断吐出“毛毛虫”。
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发现,孩子大便中也有大量的虫,从保留的成虫来看,小虫呈黑色,像极了常见的“毛毛虫”。
医生在了解孩子的发病史及家庭状况后,初步诊断所谓的“毛毛虫”其实是食用了某种食物,将虫卵吃进了肚子里,也就是常说的寄生虫。
这不免让我们想起小时候吃的“打虫药”,一吃完很多人都会从大便中排出很多虫子出来(get到恶心的点了)
不过,孩子父母却始终认为全家人吃的食物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其他人没事,就孩子有事,家长始终认为是“中蛊”。
那到底是“中蛊”还是寄生虫呢?
真的有中蛊这一说?除了代代相传的说法,谁也没有见过,但随着现代医学的发达,也逐渐发现蛊的学术名称其实就是寄生虫。
寄生虫有几种类别,分别是:钩虫,蛔虫,线虫,绦虫,肝吸虫,弓形虫。
一般如果体内有以上寄生虫的话,儿童的症状会表现为发热、腹痛、哭闹、没食欲和异食癖,成人的话几乎没有反应,只有感染比较严重的情况下会有腹痛脐周痛,剑突下疼痛,消化不良,肠炎等现象。
总而言之,以上所说那位8岁小男孩所产生的腹痛,并不是所谓的中蛊,而是体内有寄生虫。
在我国寄生虫患者中,儿童占绝大多数,主要由于不注意卫生从饮食方面引发。
因吃东西不注意,而感染寄生虫的例子并不少见,因此这些不安全的饮食,尽量少实用。
如:田螺、涮羊肉、小龙虾、淡水鱼生鱼片、黄鳝、生水、不干净的水果等,特别是对于孩子而言,喝水时尽量用温热水。
注意孩子的个人和饮食卫生,每日按要求洗手
对于明确有蛔虫感染的孩子还需要予以驱虫治疗,以预防并发症,驱虫药物的选择要根据不同的寄生虫类型,有针对性地选择,购买时要向医生咨询。
对于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最好避免药物驱虫治疗,因为它们的肝肾代谢功能均不完善,药物可能会对孩子的肝肾产生毒副作用。
另外,从肠道寄生虫的特点来看,虫卵大都附着于污染的手或蔬菜、瓜果表面,而寄生虫的感染途径是口。
2岁以内的孩子吃蔬菜、瓜果的种类与量较少,接触最多反而是家中的物品和玩具,后者相对较清洁,几乎很少沾染虫卵,所以它们真正需要打虫的机会也少。
通常感染了寄生虫病的宝宝消瘦,挑食,经常肚子痛(痛得不严重,以脐周为主),脸上有圆形白斑点,有的白眼球上有紫蓝色小斑点,因肛门瘙痒经常挠屁股。
对于家长来说,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性别特点,观察有无感染寄生虫症状,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时刻记住:相信科学,“中蛊”永远只存在在武侠小说中。